找到相关内容141篇,用时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师话禅宗

    洞山良价:“如何是佛?”答曰:“麻三斤”。或问马祖:“如何是西来意?师便打。曰:我若不打你,诸方笑我。”良价所答非所问,目的是要打破对佛的执着;马祖更是要打断对外在佛祖的追求,因为照马祖看:“汝等诸人,各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5663893.html
  • 超越与回归的“平常心”——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

    手摩头曰:今日头疼,汝去问海师兄。其僧又去问海,海云:我这里却不会。僧乃举似马祖,祖云:藏头白,海头黑。”答非所问,正所谓当头棒喝。如此斩断通常的逻辑思维,引导学者在超现象,超语言,超逻辑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064030.html
  • 巍隆大道恢弘如来家业

    直接回答问题,或所答非所问,或问东而答西,意在诱发弟子顿悟,并考验其悟道的深浅。   正如耶律楚材所说:“机锋罔测。”耶律楚材是元朝宰相。早年在曹洞宗万松秀禅宗师门下,参禅不问寒暑,自号湛然居士。他曾...

    唐明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4665533.html
  • 南宗禅的无法之法

    忽然省悟。答非所问,就是不规范语言。   3、用暗示语言和动作,如“不予说破”、“绕路说禅”、“用活句不用死句”皆属此类。《景德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467190.html
  • 论《西游记》的文化内涵

    我也不恼;若打我,我也不嗔,只是陪个礼儿罢了,一生无性。”一生无性,正是未受教化的说明。菩提祖师听他答非所问,便纠正道:“不是这个性, 你父母姓什么。”回答无父无母,就是没有家,一个没有受到文明熏染的...

    黄 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0769905.html
  • 达摩祖师的故事

    答非所问的情景出现。   当时,梁武帝又想出了第二个问题说:「什么是圣谛第一义?」   菩提达摩随即回答说:「廓然无圣!」   梁武帝此时真是有如丈六金刚,摸不着头。他提高语调的再问:「对朕者谁...

    达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5878291.html
  • 论天台“一即一切”符号诠释的承继和发扬

    平常心是道。4、以日常事物及生活劳作为感受不二法门之实相真理的符号。5、以答非所问为符号来表明道之离逻辑思维、无迹可寻的实相无相的深刻含义。6、以行动举止为符号来展示修行的方法,证道的无挂碍境界以及实相...

    沈海燕

    天台|禅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3261084971.html
  • 生命升华的世界

    rdquo;你问他:“佛法大意如何?”他或许会如是说道:“吃饭、睡觉而已矣!”你被这么一答,简直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,觉得禅者尽在答非所问,不知所云。   其实不然,他们不但没有答非所问,而且是切中玄机。严格说来,两个没有共同经验的人是极难声气互通的,对于一个没有见过山水的人,费尽口舌为他描述山水之情,尽管维妙维肖,也只是对牛弹琴,白费功夫罢了。同样的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星云|生命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21131117976.html
  • 云门宗禅诗

    答非所问的一字,如铁山横亘在面前,使参禅者湍急奔驰的意念之流陡然中止,即便是佛祖也无法开口。在窄不通风的关口,让参禅者脱离原来的思路,于片言只语之际,迥超言意,以消除知见妄想,扫除情识,彻见本心。 ...足,师从此悟入”同上《文偃》。 睦州用的正是截断众流的手法,“秦时度轹钻”似一把利剑,剿绝了文偃的知见妄想。后来云门在接引学人时,常用一字一句、答非所问的机法,蓦地斩断葛藤。僧问康国耀文殊与维摩对谈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146907.html
  • 关于儒、道、佛三家的理论极限

    》卷四) 其次看所答非所问。 谜语式的“机锋”问答,是禅宗僧徒间经常出现的对话方式。由于很多问题原本就不需要回答,所以,以何作答,便是件无所谓的事。僧问马祖:“‘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?’曰:‘为止小儿啼’。”(《古尊宿语录》卷一)为什么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呢?我以为,这也正是语言文字对禅宗不再具有意义的缘故。既已无意义,那么,答非所问甚至信口胡诌,都不犯教规。语言,在禅宗那里,实成为...

    韩东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2952029.html